第706講/問
文化多樣性與意識
我們相信,像我們在第一章中所說的那樣,文化差異在反思性學習中並不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然而,教學者應該要具有文化敏感性,並且需要注意在您的團體中文化上的差異。同時,瞭解參與者之間的可能權力差異也是很有幫助的。有時,您也應該關注可能會影響學習方式的性別問題。
在跨文化學習環境中,建立信心是實現互惠學習過程所必需的開放性的基石。在分享不同觀點、認知和感受之前,先有一個舒適的環境是前提。我們需要以平等的姿態相互傾聽、給予每個人表達的空間、尊重每個人的經驗、才能和貢獻,並且承認各種需求和期望。相互信任與相互尊重、坦誠分享是緊密相關的。
描述文化差異的理論強調了我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感知現實,即使是像時間和空間這樣基本的維度。每個人都構建自己的世界,反思過程應該努力接受其他觀點,尋求不同觀點的調和,特別是因為這是一個意義創造的過程。
文化的另一個方面是人們的成長和教育方式,以及他們在分析關鍵問題或質疑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面的習慣程度。在某些教育體系中,人們主要接受正式權威的訓練,以重複資訊,而其他教育體系更加開放和民主,鼓勵自我導向和參與性學習。當然,這種背景會影響人們反思的容易程度,或者他們習慣於這樣做的程度。但是,意識到這種文化差異不必阻止您使用這些反思工具,有時跨文化的團隊很快就能掌握和享受新的工作和學習方式,這是令人驚訝的。
人們學習並改變行為的意願需要平衡對安全和保護的渴望。好奇心很重要,新的認知可以產生,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創造新事物可能意味著舊有的崩潰——例如觀念、信念、傳統...沒有學習過程是不會有斷裂和告別的。明確討論差異但不標籤化是有幫助的。
許多事情在“表面下”發生,是無意識且無法清楚表達的。這一發現意味著一定的個人風險,需要處理的張力。顯然,陪伴人們完成這個過程並不總是容易的。
一方面,我們需要鼓勵人們更進一步,挑戰他們離開舒適區,開放對新現實的接受。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非常謹慎且尊重人們的需求、多樣的經驗、解釋和知識以及這些過程的限制。
如果引導者對反思過程以及小組內的跨文化或其他動態(隨時間而變)有清楚的瞭解,那將會很有幫助。在此特定的方法中,我們實際上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這種方法是否適用於此特定的跨文化小組的現有動態?小組氛圍和溝通水平是否適合這種方法?我們有沒有考慮到我們個人的傾向以及它對方法的引導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準備如何應對與我們預期不同的結果?
當不同國籍的新團體相遇時,就沒有所謂的「正常」。互動的「遊戲規則」和溝通準則是(部分)未知的,這可能會引起(高度)的壓力和焦慮。因此,在開始時創造某種形式的安全感顯得格外重要,例如建立互動的基本規則,包括尊重、互相關心和「聆聽學習,學習聆聽」的原則。一旦這些基本規則在學習過程的開始被確立,需要時就更容易回溯到它們。
有些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外向和表達性強。在團體壓力的影響下,沉默或內向的人可能會感到被逼出他們的舒適區,這可能會反產生學習的反效果,甚至阻礙學習或對其產生負面影響。外向者可能會過快地介入,關閉反思。但當你對這個問題敏感並關注較沉默的人時,它就不必成為問題。一群內向的人可以是一個非常反思性的團體。
#SDGs教育實踐學堂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