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城市 觀點視角
為什麼從國家目標起家的SDGs,卻贏得全球城市紛紛響應?
首先,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都市;氣候變遷、不平等環境、經濟與社會議題的根源也在此。
其次,國家幅員遼闊,地方差異大,政策難一體適用。
1997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一的美國政府,拒絕簽署聯合國通過的京都議定書。但2005年議定書生效時,美國第一個達成議定書氣體排放減量標準的城市西雅圖,卻號召數百個城市聯合宣布,將以城市力量達成議定書規範的目標。
「市長權力很大,而且有相對獨立性,只要首長願意推動,會比國家層級單純許多,」台大政治系教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指出,SDGs強調「次國家」(sub-nation)概念,正好凸顯城市的優勢。
此外,台灣國際地位特殊,以「城市」的名義參與國際事務,「正好可以突破台灣非聯合國會員的窘困,」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永展說,台北市SDGs規劃報告正出自他之手。
來源:台北市環保局
紐約提出全球第一份自願本土評估報告
為何是紐約?因為她是SDGs吹向全球城市的起點。
2018年紐約率全球城市之先,將SDGs與原本的施政計畫「OneNYC」合併並在地化,喊出「Global Vision, Local Action」的目標。
OneNYC原本計畫協助100萬紐約客脫貧,提供他們營養且買得起的食物,保護最可能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底層民眾。為結合兩者,紐約選定SDGs潔淨飲水(目標6)、便宜能源(目標7)、永續城市(目標11)、循環生產(目標12)與陸地生活(目標15)等五項,作為優先目標。
報告提到,由於SDGs是全新計畫,沒有現成數據機制;紐約市決定在報告中提供現況的質化分析,並將城市發展50年來的1000多項數據,與SDGs配對後作為指標。因此,這本104頁的全球第一本城市SDGs自願評估報告,堪為其他城市推動SDGs的操作指南。
擷取 未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