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講/問

通識教育中心何昕家副教授 / 20210701


第69講/問

科技教育議題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關係與連結?
十二年國教議題手冊中,第五個議題教育便是"科技教育",開宗名議題提及:科技教育旨在培養所有學生具備科技素養。 科技素養是利用知識、創 意、材料、資料和工具等資源採取行動,以調適環境,滿足人類需要和愛好的基本必要能力。關鍵提到調適環境,進而提及科技種類繁多且日新月異,科技教育需重視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和持續學習科技的興趣與能力。整體實質內涵,包含科技知識、科技態度、科技能力、統合能力,而在科技領域融入課程文本中有提及一個例子STEM科際整合教學透過日常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如何善用日常生活的經驗、結合課堂中的相關原理,提出適切的解決問題方案 。
引自
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11&mid=7318&fbclid=IwAR1BoCaGk4x0VEclQjequTsoAOo4Y-0Z5u31RSN0AascinC87DkKI0Fq76M
1986年美國提出的STEM教育,強調強調科技合作與探究真實世界。2020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訪談會議中,提到STEM是SDGs重要課題,SDGs提供跨學科STEM教育和設計思維方法真實情境。
引自
https://en.unesco.org/news/sustainability-insight-5-investments-science-engineering-technology-and-mathematics-stem-sdgs?fbclid=IwAR3zsWjbJjmLcvluMfQDunxVrIewdM-Uou3OMxtkm1t1He-qAnvrb8oixOo
STEM整合教學則是利用合作學習、教學科技、探索學習課程與多元評量方式,培養學生利用小組合作方式,學習團隊合作與良好溝通技巧,從生活中提出疑問,設計解決問題的工具,讓學生具有創意思考及動手做的能力。《21世紀技能》一書談到提出疑問及找出答案的過程,用的是科學實驗法;定義難題及設計出解難的方案,用的是工程設計法。科學家利用實驗檢定假設,以解釋自然現象;工程師和發明家依據方案製造產品,以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在基礎教育階段,美國只有很少學校設有工程學科,而STEM的一個特點,是把工程教育融入科學教育之中,讓學生一方面進行實驗,獲取科學知識,另方面設計方案,把所學知識運用於解決實際的問題。
目前很多學校均會投入創客教育、程式教育等,往往會請老師回過頭去思考一件事情,我們為何要教學生這些技術、實作、寫程式?也會與老師討論一個問題:就是老師們如何看待科技與技術?往往老師會回憶起一個知名的手機品牌:NOKIA,NOKIA有一個知名廣告台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背後會延伸幾個課題,科技真的始終來自於人性?科技來自於人性是否會產生哪些課題?因此,當代的老師需要深思一件事情,到底如何去看待科技與技術?
而日本在2016年提出2030年「社會5.0」​,在以人為本的思惟下發展新科技與技術,也提出一個相當前瞻的思維,便是科技與技術是為了解決社會議題而出現,因此希冀可以提供給融入科技教育,或是深耕創客教育、程式教育的老師淺見想法為,或許有機會透過以下這一張圖的呈現,科技與技術是在解決與面對社會議題而生,而永續發展目標(SDGs)十七項目標便是當代關鍵與重要的課題,是否有機會透過真實世界的課題連結科技教育,讓學生透過科技教育導入、涵養,有將習得的科技與技術應用到真實情境的課題。
https://www.keidanrensdgs-world.com/society5-0forsdgs-jp
#SDGs教育實踐學堂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