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講/問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企業行動指南5:第二步-選擇指標和收集資料

用於界定價值鏈高影響區域的工具
有許多工具和方法可説明企業界定高影響區域。很多公司會使用生命週期評估(LCA)方法和環境擴展投入產出(EEIO)模型。
部分工具可用於某些SDGs,如《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範圍3)評估工具、《社會熱點資料庫》、《人權和工商業國家指南》、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全球水工具》和《貧困足跡工具》。

上述行動原本是以企業為單位而設計用來做影響評估的,但同樣適用於產品、生產基地、部門或地區層面。無論選擇什麼層面進行影響評估,都必須對所選擇的邊界保持透明,同時,必須明確是否需將某個地區或業務行為排除在外,以及其原因。

在分析過程中,建議融入背景和情境考量因素,比如運營地及價值鏈其它環節在地理位置上是否趨向於產生SDGs的低績效。例如,如企業從事勞動密集型行業,或供應鏈所在地區工資較低、勞工權益和標準執行不力, 那麼該地區就可能被確定為“潛在高影響”區域。同樣的,如企業當前或未來的業務運營有助於滿足當地人民的需求——如醫療需求或獲得永續能源——那麼也可能表明該地區為“潛在高影響”區域。

在某些情況下,行業資料和其它工具可説明企業識別“高影響”區域。
分析過程包括企業邀請外部利益相關方就企業對SDGs 的當前或潛在影響提供意見。這些利益相關方對話也應考慮納入邊緣化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觀點。

利益相關方無法始終全面瞭解所有高影響區域,特別是與企業行為有關的潛在正面影響。因此,在確定高影響區域時,還應在企業內部對企業活動與SDGs議題之間的當前及潛在關聯進行評估。

利益相關方交流
包容性的內外利益相關方交流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密切關注利益相關方的問題、利益、顧慮和期望有助於識別和建立企業對SDGs的全面影響。此外,利益相關方還可為探索SDGs相關業務機遇提供資訊和靈感。

建議企業優先關注因業務決策和活動而受到負面影響的利益相關方。其他利益相關方按照企業對其的影響程度及他們對企業造成的潛在影響進行排序。

特別應當注意無法表達其觀點的利益相關方(如子孫後代或生態系統)的利益和顧慮,並適當考慮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如婦女、兒童、原住民和外來工)。

如何選擇指標與蒐集資料

界定高影響區域將有助於企業集中力量處理當務之急。對於每個潛在的高影響區域,應制定可以充分展現企業活動及其對永續發展的影響的一個或多個指標,以便長期跟蹤相關績效。

為此,SDG http://xn--compasswww-7i5z63w.sdgcompass.org/ 提供了適用於17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任務的一系列商業衡量指標,包括現有的已被廣泛認可和使用的指標體系,比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和碳資訊披露專案(CDP)以及其它相關指標體系。企業可針對高影響區域選擇最適合的指標,或以此為靈感制定內部指標。

要瞭解企業對SDGs的影響,掌握如何將業務活動轉化為經濟、環境和社會影響至關重要。五步流程(常被稱為Logic模型),用於跟蹤企業的活動路徑,從輸入、活動到產出、結果和影響。對企業來說,與利益相關方(包括業務活動受影響者)共同建立Logic模型將受益良多。Logic模型可説明企業瞭解何種資料應被採集。例如,如企業無法採集結果和影響資料,可改為採集產出資料。

為了選擇適當的影響評估指標,企業應首先選擇一組能夠均衡地、充分地反應企業在特定領域的績效和影響的指標。這包括使用不同類型的指標(如輸入、活動、產出、結果和影響),以確保滯後指標(用於衡量結果和影響)和先行指標(用於預測和影響)之間的平衡。

下一步是按照所選業務指標識別和採集資料。鑒於價值鏈的複雜性以及企業的影響可能發生在價值鏈的上下游,企業可能無法直接採集資料。測量的成本和複雜性,必須與測量的價值相匹配。

使用現有的業務系統和流程進行資料獲取(如從採購或銷售系統中提取資料),要比開發新流程更高效。如需要的資料無法透過現有系統獲取,可使用其它資料獲取和集成方法,包括實施報告系統(公司運營及/或供應商)、進行實地訪問、開展問卷調查、舉辦小組座談或單獨採訪等。建議企業識別錯報風險,並採取防花措施以確保資料的品質和完整性。內部和外部驗證有助於提高資料的可靠性。

_____

示例
下面舉例說明了Logic模型的原理。投資研發淨水片的公司有望降低水傳播疾病的發病率,並為實現SDGs目標3的3.3條做出貢獻:“到2030年,消除愛滋病、結核病、瘧疾和被忽視的熱帶疾病等流行病,抗擊肝炎、水傳播疾病和其他傳染病。”

該公司可通過以下步驟瞭解其對SDGs目標3.3的貢獻:很顯然,在Logic模型中,企業越處於價值鏈下游,就越難採集到精確資料。因此,很多企業選擇了衡量輸入、活動和產出資料,並將其用於替代結果和影響的估值。

輸入:企業使用的資源可能對SDG造成哪些負面或正面影響?
(示例:研發、製造、行銷支出(支出金額)。)

活動:企業從事了哪些活動?
(示例:銷售淨水片(行銷和分銷的定性描述)。

產出:企業透過這些活動產生 什麼?
(示例:淨水片銷售情況(銷量及消費者人口統計資訊)

結果:目標群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示例:所使用的淨水(占總用水量的百分比)

影響:企業的產出造成了哪些變化?
(示例:水傳播疾病發病率降低(對比銷售前的降低率))

指標選擇示例
假設,有一家全球製造公司需要在生產過程中用水。該公司旗下擁有多家工廠,其中部分位於相對較為乾旱和貧窮的地區。在評估公司對水資源的依賴性和影響時,該公司首先需要瞭解哪些工廠(或主要供應商)位於缺水地區。這可以利用水風險評估工具
(如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全球水工具、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Aquaduct全球水風險地圖或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投資與開發有限公司(DEG)共同開發的全球水風險評估工具(Water Risk Filter))來完成。

在本例中,比較合適的指標是“缺水地區用水總量及所占比例”。但是,單看用水量無法全面衡量該公司對社會和生態體系的影響,還必須通過水質指標評估其對水質的影響。在選擇水質指標時,該公司可使用WHO等組織提供的全球指南或行業基準。為達到國家和國際水質標準,該公司可選擇“符合相關水質標準的生產設施比例”指標。此外,還可選擇其它用於評估人權對水資源影響的指標——比如涉及到水資源可用性、可獲取性或可受性的指標。
這些指標將有助於該公司更加全面地瞭解其工廠對當地水資源的依賴性和影響。

SDG Compass線上指標庫提供了一系列有關水和衛生設施有關的常用指標資訊,包括《全球CEO水資源命令契約》企業水資源資訊披露指南中的指標(涉及到水資源的複雜性和社會性質)。

_____

確定優先事項
在瞭解對永續發展的當前及潛在負面及正面影響後, 接下來企業應確定SDGs的優先順序。以下標準雖不完整,但可在這一過程中提供幫助:

– 思考當前及潛在負面及正面影響的量級、嚴重性和可能性,此類影響對關鍵利益相關方的重要性,以及增強競爭力的機會。其它考慮因素,如新法規出臺的可能性、標準化、市場(物料或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利益相關方壓力或市場動態變化,均可能會對企業的成本或風險造成不利影響。

– 根據企業對SDGs當前或潛在的正面影響來評估企業獲得優勢的機會,包括創新、開發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或開發新的分市場。
必須指出的是,在執行第02步驟的三大行動時,評估業務影響和決定優先事項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流程,而更是一個主觀判斷的過程。因此,我們鼓勵企業對本流程進行透明的記錄。同時還建議定期(如每年)重複這三個步驟,以跟蹤相關影響和優先事項的發展趨勢。如企業已建立了影響評估和優先事項排序機制,亦可利用SDGs作為總體框架,將三步流程整合到評估過程中。最後,如第01步驟所述,本步驟所確定的優先事項應基於企業履行其基本責任為基礎。

#SDGs教育實踐學堂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