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講/問

連結(Connections):
你如何將文本與自己的生活或其他學習相連結?
挑戰(Challenge):
你想要挑戰或反駁文本中的哪些想法、立場或假設?
概念(Concepts):
你認為文本中哪些關鍵概念或想法是重要的,值得記住的?
變化(Changes):
文本中暗示了對你或他人的態度、思考或行動的哪些變化?
目的(Purpose):這種常規鼓勵何種思維方式?
這種常規提供了一種基於文本的討論結構,圍繞著建立連結、提出問題、確定關鍵思想和考慮應用而展開。
應用(Application):我何時何地可以使用它?
閱讀文本後,甚至是幾個不同但相關的文本後,小組可以使用這種常規來討論文本並探索想法的應用。每個C的個別問題可以調整以滿足組的需求和正在閱讀的文本。有時您可能只想專注於2個或3個C,而不是全部4個。
啟動(Launch):開始和使用這種常規的一些技巧是什麼?
這種常規最適合小組。在開始討論之前,給予組成員時間識別與每個C相對應的文本段落。這些應該被下劃線或以某種方式標識,以便稍後與組分享。在小組中,討論始於一個人分享他或她所做的連結,閱讀文本段落並解釋連結。小組成員可以對提供的段落發表意見。然後,小組的下一個成員分享他或她的段落,討論以此類推,直到每個成員都分享了一個“連結”。然後,小組繼續進行下一個“C”,始終確保首先分享選定的文本段落,然後進行討論。您可以讓小組記錄文本段落以記錄討論。
___
透過上述方法,設計引導學生反思"永續發展"的教學活動如下:
連結(Connections):
學生可以將永續發展的概念與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相連結,例如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等。
他們可以討論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或城市中正在進行的永續發展計劃,以及這些計劃對他們個人的影響。
挑戰(Challenge):
學生可以質疑當前社會對永續發展的進展是否足夠,以及個人、企業和政府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方面是否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他們可以挑戰對經濟增長和永續發展之間的關係的傳統觀點,探討是否有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概念(Concepts):
學生可以確認永續發展的關鍵概念,如環境、社會和經濟的三重底線,以及可持續性的三個維度:環境、社會和經濟。
他們可以思考永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如資源節約、生態友好、社會公正等。
變化(Changes):
學生可以討論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所需的態度、思維和行動上的變化,無論是在個人層面還是在社會層面。
他們可以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的行動,以支持永續發展,例如減少用水、回收垃圾、支持當地社區等。
透過這種反思和討論的方式,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永續發展的概念和價值,並應用這些理解來尋找解決方案,促進個人和社會的永續發展。
___
以下以SDG5為具體示例
連結(Connections):
學生可以將SDG5(性別平等)的目標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相連結,例如觀察到性別歧視或性別不平等的情況。
他們可以討論自己所在的社區或國家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現象,例如教育、就業和政治等方面的差異。
挑戰(Challenge):
學生可以質疑社會對性別平等進展的現狀,以及個人和社會對性別角色和刻板印象的貢獻。
他們可以挑戰性別刻板印象和社會對性別角色的固有觀念,探討如何消除性別歧視和實現性別平等。
概念(Concepts):
學生可以確認性別平等的重要概念,包括平等機會、同工同酬、性別教育和性別暴力預防等。
他們可以思考性別平等對個人、家庭、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以及實現性別平等所需的行動和政策。
變化(Changes):
學生可以討論實現性別平等目標所需的態度、思維和行動上的變化,包括性別角色的重新定義和性別平等意識的提高。
他們可以思考自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採取的行動,以促進性別平等,例如支持性別平等倡議、參與性別平等教育等。
透過這種反思和討論的方式,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性別平等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為實現SDG5所做出的貢獻。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性別平等意識,並激發他們積極參與促進性別平等的行動。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