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講/問

通識教育中心何昕家副教授 / 20210510


第17講/問
為何需要透過永續發展目標(SDGs)來讓下一代覺察到"永續發展"這一條道路的關鍵性?
紀伯倫在「先知」論「罪與罰」中提到「…一片孤葉,不會未經整個大樹的默許就枯黃,作惡者胡作非為的背後並非沒有你們大家隱匿的允諾…」讓後學晚輩想到,紀伯倫「先知」論「孩子」中提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這兩段文字的背後,均隱含著教育是引領學子邁向未來的關鍵。
永續發展引領學子邁向未來,其原點與根本來看,需要回到學子對於環境既熟悉又陌生困境談起,透過兩個例子說明,第一個例子是對人類來說,維生最重要的陽光、空氣、水、土壤,但是人類目前卻是要面對空氣、水與土地的污染;第二個例子是,當人類知道地球是循環系統時,人類卻一直在線性的系統與思維中。其實在上述的兩個脈絡,讓我們學子是相當困惑與迷惘的,但是造成困惑與迷惘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很大的關鍵在於工業革命後,主流價值在於便利、快速、利益與慾望,雖然這是人類前進的重要動力,但也造成生存壓力、威脅,最後影響到整體生態系統。而Anna Lappe也提出「每一次你/妳花得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因此有一位哲學家提出「如果人類再不覺醒,人類將會是地球有史以來,第一個自己把自己帶向滅亡的動物。」
而目前遇到最大的困境,在於人類在這些重要課題上的手與腦不協調,唯有透過心(教育),才能讓手與腦可以協調,因此我們這一世代,一直會被提問的課題為:
1.前一世代留下環境給這一世代,這一世代行為將決定,留下什麼樣的環境給下一世代!
2.我們需要透過教育帶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環境態度與覺知!
3.覺醒,重新解構對於地球資源態度,再建構新的使用地球資源的模式!
可見,這是一個跨世代的責任與課題,聯合國也提出永續發展重要概念在於「一個滿足當代需求,而不危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之能力的發展。」,因此從1992年Severn Suzuki在聯合國會議上提出:我們是你們的孩子,你/妳們在決定著我們在什麼樣的世界裡成長。(Our Future,You Decide)。在2012年RIO+20,倡議正視青年與兒童發聲的權利與意見,青年世代是否清楚未來世界的樣貌?青年必須了解環境的改變與挑戰,才能真正的發聲,捍衛自己的世代。教育是推動世代平衡與正義的重要環節,透過教育,青年世代更能將環境正義內化到青年世代行動作為當中,有利於永續發展的實現。在2019年,瑞典女孩桑柏格(Greta Thunberg)倡議「為氣候變遷而罷課」(Fridays For Future)行動,提出「我會擁有怎樣的未來」(The Future We Won)。
我們可以意識到,教育擴展學子的視野以及具備面對未來社會的素養,現在的學子是未來社會的支柱,無論是環境與教育,均為相當重要跨世代的課題。
那,到底要如何認識與擴展連結,聯合國不斷釐清與聚焦,在2015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2002年永續發展高峰會議上指出「教育是達成永續發展的鎖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Irina Bokova也提出,「教育為關鍵變革的力量:促進人權和尊嚴,消除貧困和深化永續,為所有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建立在平等權利和社會正義,尊重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共享的基礎上 責任,這些都是我們共同的人性的基礎。」
這樣的國際脈絡,其實臺灣也再此脈絡中,OECD在學習框架2030文件中,提出核心素養重要核心價值,關鍵在於目前學子的學習,希冀透過核心素養的促進,能面對未來的環境與促進人類未來的福祉,而OECD直指最關鍵與重要的便是SDGs。無論是OECD在談的素養,或是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素養的概念就像是一個羅盤,指引著學生邁向未來,羅盤上的方位就是知識、態度、價值與技能,羅盤旋轉的過程學子將看清楚改變、價值、負責、調適,而羅盤是透過學校的課程來促使運作。而SDGs回應學校五大價值觀,分別為親師生身心健康、學生面對未來的思維、環境的關懷與連結、制度面的參與反思、全球視野在地實踐。
而這17個重要的目標,同時能對應臺灣在地教育脈絡,分別為弱勢學生、食農教育、健康促進、教育創新、性平教育、水資源教育、能源教育、技職教育、創客教育、人權教育、防災教育、家庭教育、氣候變遷教育、海洋教育、生態教育、法治教育、國際教育。
看似單一教育,對應單一目標,但是這些目標是環環相扣,例如減少不平等,對應到人權教育,而人權教育對應的關鍵的課題分別為貧窮與階級剝削、教育權、工作權、環境權、戰爭與世界和平,這些課題,也是連結其他不同的目標。最終回歸臺灣教育新課綱,核心素養最外圍為生活情境,而從OECD的經驗與脈絡,SDGs是真實需要面對的課題。透過SDGs促進素養,也是讓學生能在未來社會能調適與創新。同時,透過真實情境的學習(戶外教育),連結到自主學習、探究與實做,若都能回歸這17重要課題,相信在其中,學生一定能在真實環境中練習屬於自己的羅盤。
而在SDGs,也與整體學校的校務治理有其相對應的連結,包含學校經營管理、永續維護管理、社會關懷(親師生)、多元夥伴、校園建築(硬體環境)、校園生活(整體氛圍)、校園社會參與;永續發展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生活實踐,學校就是一個生活實踐的場域,包含提供課室學習、硬體建築、觸動所有學習者、公民參與、社區議題、氣候變遷的覺知、自給自足生活模式等,若校園就是一個微型的社會,那經營一個具有永續思維的校園就顯得相當重要。
最後,其實現在全人類都在關心一件事情,下一代年輕人,需要具哪些思維,才能面對未來的環境,而教育也不斷在思考該如何教當代學子面對未來的環境,而未來、希望就在我們身邊這一群年輕人身上,但我們這一世代能帶給這一群年輕人,除了反思行為之外,就是交給這一群年輕人,好的羅盤,找到自己的方向。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但這樣的教育取徑,一個人不一定走得快,更需要一群人,希望可以永續的走,一同交流、臺灣的SDGs教育推廣,以及開闊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視野,

#SDGs教育實踐學堂